灵山宝塔陵园指定够墓网,京东地区大规模自然陵园

购墓,扫墓,班车咨询电话

4006511690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灵山新闻 > 陵园动态 >

华定殡葬,诗意的栖居,永远的守望——海葬工作者讲述“生与死”

文章来源:九公山小编文章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2-07-20 15:54:02阅读量:
摘要:一艘船里,几百个陌生人的故事浓缩于此。
今日冬至。冬至落葬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。随着生态葬理念的深入人心,2021年,大约有5000多位家属选择以骨灰海葬的方式安放自己的亲人。诗意的栖居、永远中华殡葬馆的守望,这是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服务逝者与生者的理念。为了让海葬仪式庄重、庄严,有仪式感,整个团队匠心而为。
专业服务共情家属
“海上有风浪,请大家上下楼梯拉好扶手,注意脚下安全。”
元氏县殡葬 11月的一天,8点整,载有几百人的海葬船缓缓地驶出吴淞客运码头。就着话筒说话的是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(以下简称“服务部”)的徐智斌。他一身白衣,正紧张忙碌着。他既是整场活动的司仪,也是服务人员,为需要喝杯热茶的人倒水,给晕船的家属送药,时不时核对家属补提交的材料。事实上,在上船前,他已先行抵达宝兴殡仪馆,将一个个装有亲人的骨灰袋交在家属手中。
大约一个半小时后,当船驶入长兴岛中部圆沙闸至横沙岛双窑烟的海域时,集体海葬仪式正式开始。
“请手捧骨灰的家属走在前面,其他人员紧随其后。撒海时,除了您亲人的骨灰和鲜花的花瓣,其他物品一概不能撒入海中。”一袋骨灰大致重1斤到4斤,但对于逝者至亲的家人来说,往往是难以承受之重。已服务了几百场海葬仪式的徐智斌告诉记者,从二楼船舱走到一楼甲板处,是很多家属走得最艰难的一段路。
此时,徐智斌的职责是从旁引导家属有序地抛洒骨灰。伴着鲜花的骨灰从灰斗顺着管道落下,直抵海中。好多家属悲伤到不能自已,徐智斌专业而不失共情地一边安抚,一边让程序继续进行。
匠心设计仪式流程
为避免受台风、暴雨、迷雾等恶劣天气影响,上海的集体骨灰撒海活动集中于每年的4月、5月、10月和11月举行。这段时间也是徐智斌最忙碌的时候。每天早晨5点左右出门,从浦东开祥锋殡葬车30多公里到殡仪馆,陪同家属乘坐专用大巴士抵达吴淞客运码头。上午下午各有一场海葬活动,一天的工作时间接近11个小时。海天一色的风景总是百看不厌,但比起日出东方,徐智斌更喜欢被夕阳晕染的深邃天空,“真解乏啊。”
一艘船里,几百个陌生人的故事浓缩于此。有些家属会和徐智斌主动聊起逝者。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同龄人,同济大学毕业,妥妥的天之骄子,事业有成。但因为昼夜颠倒忙于工作,某日突发脑溢血去世。“***妈和我讲,小伙子呀,一定要爱惜身体,生命不能重来。”还有个特别小的婴儿,也令徐智斌无比痛心。一位爸爸来为孩子办海葬手续时,因为仅仅出生十多天,还没有来得及报上户籍,只拿来了出生医学证明。“海葬那天,家人极其痛心地将孩子一点点的骨灰撒向了大海。”徐智斌说道。
服务部一共有7名职工,这个精简的部门需要做很多工作。由于深知“逝者为大,葬礼不能重来”,所有的流程,哪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。除了在服务标准化上下功夫外,这些年服务部不断问需于家属,渐进式创新,将整个海葬活动安排得更庄重、庄严,有仪式感。如今在家属登船以及整个船只行驶过程中,都有现场乐队演奏舒缓安宁的音乐、独创的“海之蓝”诗歌朗诵等。点亮心愿灯是服务部最新的创设环节。
“点亮手中的烛光,不仅点亮了逝者的生命之光,同时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。珍惜生命,珍爱生活,今后我们便是他们的眼殡葬谈话睛、他们的耳朵,我们带着他们未尽的心愿,拥抱生命的意义。”徐智斌很喜欢这段凝结了所有人思考成果的主持词。
“朝阳”事业任重道远
徐智斌是85后,2017年殡葬梦 因缘际会涉入殡葬业。他说,记得第一次正式参与海葬服务,新奇与沉重的感觉交织。船外,蓝天白云、阳光普照,海鸟时不时从海面飞过,生命的力量蓬勃而发。而在船内,他第一次见到了白色的骨灰,当看到一个孩子抓起一把骨灰洒向大海,轻声叫了一声“爸爸”时,七尺男儿的内心一酸,立马热泪盈眶了。
因为有政府补贴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人们把海葬理解成“穷人的葬礼”。“其实不是这样的。”徐智斌觉得,真正让海葬被更多人接受,是大众对殡葬认知的转变。就拿他自己来说,如今从事殡葬工作,他已经不用像前辈那样被迫换“朋友圈”了,从家人到朋友都非常支持、理解他的工作。
徐智斌告诉记者,除了机遇之外,当时选择海葬事业是因为看好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“朝阳”行业。他说,在某种意义上,他和同事们就是生态葬文明的推动与实践者,任重道远。
【本文参考至:劳动观察】